中央定調農業強國!托普云農以科技之光,助力農業強國之路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再次發出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為我國未來農業發展繪制了宏偉藍圖。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當前,我國正處在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作為農業農村發展的中長期綱領性文件,《規劃》的發布和實施將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行動指南、注入強大動力。《規劃》錨定農業強國目標,從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到突破種業“卡脖子”技術,從強化農業科技裝備支撐到培育全鏈條鄉村產業體系,對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有重大戰略意義。
作為深耕農業領域十余年的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商,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托普云農,股票代碼:301556)始終堅持信息技術與農業專業深度融合、硬件與軟件高度協同的雙輪驅動戰略,在耕地保護、糧食單產提升、農業科技創新、種業自主創新等領域持續發力,為建設農業強國注入澎湃動能。
01 科技護耕立體監測筑牢萬畝糧田
【《規劃》提出:全面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各類耕地占用納入統一管理,完善補充耕地質量驗收機制,確保達到平衡標準。分區分類開展鹽堿耕地治理改良,因地制宜推動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優先把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推動逐步把具備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在耕地保護方面,托普云農積極參與《耕地質量信息分類與編碼》、《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布設規范》等相關行業標準修訂、報批與發布工作,為規范開展耕地質量監測保護工作提供技術依據。另一方面,與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開展全面戰略合作,依托各自優勢,圍繞耕地質量監測保護數字化發展方向、耕地質量監測保護數字化管理試點示范、耕地質量監測保護數字化相關科研課題等展開深入研究。
托普云農參與建設耕地質量保護大數據平臺
在鹽堿地綜合利用方面,托普云農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圍繞生物育種、水鹽調控、土壤改良、逆境栽培、作物測產、數字農業等領域,打造鹽堿地綜合利用解決方案,為鹽堿地上的“技術芯片”研發工作賦能。
托普云農參與建設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方面,托普云農以國家相關規劃與要求為準繩,秉持農田管理“技”、“管”融合的理念,通過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視頻監控、物聯網傳感等多元技術手段,構建“天空地”一體化、智能化的全鏈條監測體系,助力監管部門實現對農田種植用途的精準管控。同時,利用環境智能調控、無人機精準飛防、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等智能裝備應用賦能種植主體,實現耕、種、管、收精準化自動作業,顯著推進作物種植精準化,打開土地的豐產“密碼”。構建農田數字檔案、耕地質量管理數據系統、數智大田建設等配套舉措,為監管部門統籌資源,為種植主體提質增效,為運維主體提升管護質量,提供技術手段與數據資源。三管齊下,助力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保障糧食生產基礎。
托普云農技術支撐的高標準農田數字化管理平臺
托普云農無人機遙感分析平臺
02 數智強產精準化種植助力單產提升
【《規劃》提出,促進數字技術與現代農業全面融合。】在智慧農業大范圍普及推廣的當下,托普云農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北斗導航等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場景深度融合,打造數字化感知、智能化決策、精準化作業、智慧化管理的數智生產模式,助力農業生產知“數”而作、以“智”提效。
托普云農萬畝方未來農場,基于成熟的農田智能感知、AI智能決策和農機自動化控制技術,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系統、病蟲害智慧監測預警等系統,立體反映農田作物生長狀態和田間環境病蟲害情況。通過運用數字孿生技術打造農業園區智慧管理平臺,作為園區管理的數據中心、智慧中心和調度中心,平臺匯總所有農情數據,并結合土壤墑情分析、作物生長評估等AI算法模型,對農情進行綜合研判,為農事操作提供決策依據。再通過環境智能調控、無人機精準飛防、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等控制系統,實現耕、種、管、收精準化自動作業,顯著推進作物種植精準化,為大面積單產提升賦能。
基于AI技術,托普云農打造的AI智能體「問稷」嵌入托普云農數智大田管理平臺,為管理者整合農田中各類數據,聯動大模型,為農場管理者提供農情實時播報、作物長勢分析、農事建議等,并可聯動智能控制系統,實現水肥智能灌溉。
AI智能體在農場管理中的應用
03 協同攻堅產學研共鑄科技創新引擎
【《規劃》提出: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水平整體躍升。加強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力量建設,穩定支持農業基礎研究和公益科研機構,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農業科技是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是實現農業強國目標的關鍵支撐。深耕智慧農業多年,托普云農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堅持創新驅動、生態協同、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構建智慧農業生圈,在智能感知、機器視覺、AI算法模型、農業大數據等領域形成深度應用優勢。同時,托普云農積極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先后與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中國水稻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南京農業大學等達成戰略合作,與湘湖實驗室等10家單位共同成立“植物智工廠創新聯合體”;與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和多家省級農業科學院共同開展聯合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生態共建等合作機制,聯動政產學研用各界,共同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發展。
托普云農推動產學研協同發展
多年來,托普云農通過深入研究農業數據采集、輸入、匯總、應用及管理技術,托普云農構建了一套覆蓋科研與生產全要素的智能數據采集系統,覆蓋植物表型組學研究、無人機農業監測、智能人工環境、智慧育種、農/林業智能監測、科研基地管理、農/林業大數據應用等場景,為農業科研單位、農政管理部門、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了國產化的技術裝備和服務支撐,以創新技術驅動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
其中,托普云農自主研發的“農作物病蟲害智慧測報系統”憑借其獨特性、創新性成功入選浙江省首臺(套)智慧設施裝備類。這不僅是托普云農在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方面取得重要技術突破的彰顯,也代表了“托普農作物病蟲害智慧測報系統”在行業內的領先水平和廣泛認可。
04 種業強芯數智賦能種業鏈,激活產業振興引擎
【《規劃》提出:推動種業自主創新全面突破。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建設國際一流的國家農業種質資源保存、鑒定、創制和基因挖掘重大設施,推進種質資源交流共享。實施育種聯合攻關和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加快建設南繁硅谷。】
種業振興是個系統化工程,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多點發力。托普云農將數智技術與育種、制種、流通推廣、安全監管、公共服務等環節深度融合,打造育種智能裝備、科研基地建設、現代化制種基地建設、種業大數據平臺等綜合解決方案,先后參與建設國家南繁研究院種業創新中心植物艙、三亞耐鹽堿水稻試驗基地、萍鄉市湘東區智慧種業服務平臺、浙江鄉村大腦“浙農種業”云平臺等數智種業標桿案例,以數智力量助力育、繁、推、管、服一體化協同,積極推動種業產業融合發展。圍繞種質資源保護、精準鑒定、創新育種等方面,托普云農運用植物三維重建技術以及多種自研AI算法模型,研發打造了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分析平臺,能夠對上百種植物表型指標進行高通量、高精度的可視化分析,顯著提高植物表型研究效率。托普云農自主研發的環控型植物生長表型分析系統、可調光譜植物培養箱、種質資源庫、人工氣候室、植物工廠等植物生長平臺,廣泛適用于種質資源保護、植物生長研究、植物病理性研究、昆蟲飼養等眾多科研場景。
托普云農高通量植物表型分析系統
托普云農智能人工環境工程
05 數據興農做好“土特產”文章,繪就共富新圖景
【《規劃》提出:全鏈條推進農業產業體系升級,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并舉、產加銷貫通、農文旅融合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托普云農發揮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勢,構建跨部門、跨層級的鄉村治理大數據底座,打破數據孤島,實現三農數據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服務精準化,讓數字鄉村治理以“智”增“質”。
產業興則農村興,農村興則國家旺。為實現鄉村產業數字化增效,加快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托普云農基于浙江鄉村大腦核心架構,將數智技術與農業產業鏈深度融合,創新打造“產業大腦+未來農場”發展模式,開發了“梅好蘭溪”、仙居“親農在線”等助力地方“土特產”發展的產業平臺,貫通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流通、消費各環節,構建全產業鏈數字化管理系統,助力當地產業增收,農民致富。
實干之要,貴在落實。《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的發布,標志著我國農業現代化進入提質增速的新階段。托普云農將始終以國家戰略為引領,繼續深耕智慧農業領域,用技術扎根土地、用數據賦能產業,奮發有為、久久為功,為建設農業強國貢獻托普力量。